时间自由之路(下)

前情回顾

追美剧,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Previously on …」。相信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应该已经看过《时间自由之路(上)》。虽然本篇文章的内容跟之前的没有太多交集,但本着温故而知新的原则,还是强烈建议先看完之前的文章再来阅读本篇文章。对于那些一个月之前读过《上》的小伙伴,我们也来温习下「个人成长」的内容:

  1. 个人商业模式
  2. 思考方式
  3. 活在未来
  4. 人生加速器
  • 安全感
  • 多维度优势
  • 学习学习再学习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真的很想说一句:果然还是 iPhone 用户给力(财大气粗)啊!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说我写的文章又水又没内涵,但是怎么说字数也算是凑够了吧,但是每次都没有什么人打赏的说,这诚然跟 Apple 不允许微信使用「打赏」功能有关。

为了一探 iPhone 用户赞赏的意愿(骗点小钱买书看),围魏救赵使用了微信的「赞赏码」功能,那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啊!在文章出街的当天鄙人就收到了 ¥17.66 的巨款啊!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不明来历的巨款全部都是 iPhone 用户贡献的。所谓「不明来历」绝对不是为了戏剧效果,是名符其实的不明来历,因为微信赞赏码竟然不知道赞赏的人是谁?!Oh my god … 连谢谢别人的机会都不能给一个吗?难道是微信产品经理故意为之?

当然,真爱的人无论用 iPhone 还是 Android 都是那么的有爱,比如最大的一笔 ¥10 巨额打赏就是出自 GDG Guangzhou 唐总 Tony 哥之手,也是该文章唯一一个用 Android 打赏的用户了,比心~~~

最后感谢各位有爱的小伙伴们赞助我读书,亲爱的 iPhone 用户们,请你们下次打赏的时候务必留下你们的大名,以便他日飞黄腾达之时,可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基本概念

在讨论「投资」这一概念之前,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比如说贯穿全书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复利曲线」。说复利曲线最重要一点都不过分,因为按照原书的说法,复利曲线不但适用于成长、适用于金钱更适用于未来。

在一开始的时候,复利曲线的效果可能并不是特别的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在个人能力还是财富的积累上,复利曲线都可能给我们带来指数级增长的可能性。注意,这里说的仅仅是可能,虽然我很认同原书作者的观点,但我始终不认为不断累积就一定会出现指数增长。要知道增长是一定存在的,但是指数增长?我始终觉得是属于少部分运气特别好的人的,毕竟那么多人努力了一辈子,到头来也还是一贫如洗。这里说的当然不是那种盲目地努力的人,而是那种看对了方向,也很努力,最后还是运气不好的那种。

我们再复习一下财富自由的定义:被动收入 > 生活支出。也就是说要实现所谓的财富自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无非就是开源节流。如果你对生活质量要求不高,且你的被动收入可以覆盖你日常生活所需,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财务自由了。很显然,只要狠狠地节流,实现财富自由不是梦。然而,现代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那么想要实现财富自由的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开源了。

此外书中还有另外一个比较基本的概念,叫做「最少必要知识(MAKE)」 —— Minimal Actionabl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这个就不展开说了,简单概述之,就是你想要投资,或者想要深入了解某一个可以赚钱的行业,必须要具备能够理解该行业的最基本的必要的知识。比如说想要投资股票市场,你起码得知道如何开通股票账户,知道如何操作买卖和了解基本的术语吧?再比如你想要做人工智能相关的东西,你总得会点代数,会点计算机开发语言,了解下常见的 AI 引擎和平台吧?所谓 MAKE 就是需要大家利用快速学习的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必须的知识,然后用这些知识帮助自己作出最准确的判断。没有这些基础知识的支撑,所谓的投资不过是一场赌博而已,因为所有的决策都仅仅是感觉而已。

资本

每当提到资本这一词,大家的第一反应总是会说我没有钱、我没有资本。诚然资本离不开金钱,但「资本」绝对不仅仅是金钱而已,资本的构成包含了资金的金额资金的使用时限以及资金背后的智慧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大多数人不配站在资本之后」,而好消息则是「站在资本背后的实力是可以习得的」,但这要求我们能从「金额」「时限」和「智慧」这三个维度进行突破。

首当其冲的「金额」很好理解,就是我们所拥有的资金量。比如说 1 万,10 万,100 万,1000 万都可以是我们的资金量,但这恰恰是让绝大多数人裹足不前的最大的陷阱!很多人误以为自己没有钱(不像我是真没有钱),就没有了投资的基础,笃定投资与自己无缘。包括我本人也一直深以为然,总觉得没有个几百万在手,谈什么投资?实则不然,这种想法只是一种自我暗示和欺骗的手段而已,因为投资的重点不在于盈亏绝对值,而在于盈亏比例。比如说你用 100 万创造了 10 万的收益,看起来很不错,差不多可以买小鹏 G3 电动车了(此处没有收广告费)。又或者说你用 100 块创造了 100 块的收益,相比之下大家往往会觉得前者比较厉害,然而前者的绝对值收益虽然是后者的 1000 倍,但是其 10% 的收益率远不及后者的 100%。后者才是真正更好的投资,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后者可以带来更大的收益,前者只不过是因为资金量大相对风险较低而已。可惜的是超过 90% 的投资者都没有能明白这一点。对于我个人而言,也需要重新调整个人认知,哪怕是 1 分钱也是可以用来投资的。回顾自己之前种种所谓没有钱投资的理由和借口,其实不过是一种对于金钱不够敬畏的懒惰和愚昧罢了。

「时限」,另外一个重要的维度,其核心在于我们是否能心平气和地给我们的投资款判一个「无期徒刑」。所谓无期徒刑,就是这笔钱属于不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闲钱,扔在那里就扔在那里而不会让你心神不宁,焦虑不已。那些利用杠杆去炒股想要获得更高收益的人,显然无法做到心平气和。这么说感觉好像投资就是提前把钱拿去打水漂的感觉,但实际上如果我们无法做到心如止水的话,很容易被各种各样的信息所干扰,变得患得患失,甚至最终导致到投资的失败。也许一开始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但因为无法给资金判个无期徒刑,当波动出现时我们就变得坐立不安了。看看玩比特币的人你就了解了,几次的大起大落,坚持到最后的都成了赢家,而其余的人都成了韭菜。所以无论多么艰难,我们也要搞清楚「很想要却不能够」与「可以却不一定要」之间的巨大区别,虽然二者的表现都是「这个事情我不想做」,可背后究竟是你真的不想做,还是你的资金和时限不允许你做?

最后是投资的「智慧」,很不幸的是这个智慧只能通过不断地学习、练习和犯错,才能在实践中习得,并没有任何捷径可以参考。但是有了资金和时限的保证,我们还是有机会能达到这一高度的,毕竟个人的进步总是在「知难行易」和「知易行难」中反复交替完成的。看完这本书,其实就已经进入了「知易行难」的阶段,而继续把这本书的内容深化成自己智慧的过程就是「知难行易」的阶段。一旦我们把投资相关的知识内化了,那么我们行动起来就会变得异常的容易了。

机会

中国有句古话(其实好像是外国来的,不过最早的翻译出处找不到)叫做:「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其实投资也是这样。结合之前我们所介绍的资本的三个要素来看,投资最重要的实际上并不是资金,而是智慧。对于一个合格的投资者来说:智慧 > 时限 > 金额。如果你智慧超群,也许有机会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比别人多得多的收益,那么有可能你无需为自己的资金判个死刑。但如果你跟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智商已欠费,好在还有点时间和耐心,也许从时限上还能找回一些优势——就是给我们可灵活支配的资金判个死刑。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有限的,拥有投资的智慧可以极大地缩短你财富自由的时间,相对而言如果智慧不足,那么我们可能穷极一生都无法实现财务自由,更不要说时间自由了。

在我们身边每时每刻都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机会,但「看见了」不等于「抓住了」。看见机会和把握住机会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儿,我们每天都在「发现机会」和「错失机会」之间不断地恶性循环。有多少人错过了互联网的黄金时代,又有多少人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风口,还有多少人捶胸顿足为自己花了几百个比特币买了一个 Pizza 而悔恨终身?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的人如漫天繁星,可谓俯拾皆是,你我又何尝不是那自以为「怀才不遇」的人呢?投资,同样适用,说白了,并不是我们真的有多厉害,多么未卜先知,亦或是多么的高瞻远瞩,实际上却是智慧不足,看不清未来的发展和趋势,所以才错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投资热点。与其后悔以前没有抓住机会,倒不如好好提升自己,尽可能地把握住现在的机会,这样才不至于在将来后悔自己没能好好把握住现在的机会。

众多机会中,有些显而易见却始终被忽视的机会一直存在着,比如书中所介绍的:GAFATA

  • Google
  • Amazon
  • Facebook
  • Apple
  • Tencent
  • Alibaba

从股票市场上来看,GAFATA 创造的价值远超很多天使投资的投资回报率。但还是有很多人前仆后继地做着天使轮、A 轮、B 轮投资,而不愿意做 GAFATA 的股票投资。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GAFATA 就是非常好的持续盈利的机会,但是你不去投资它们,就等于跟自己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当然,这么说也有事后诸葛亮的嫌疑,毕竟股票市场上的股票多如牛毛,我们如何筛选出 GAFATA 则又是投资智慧的范畴了。

绝大多数人在做所谓投资的时候,其实都是在「赌博」,而不是在「投资」。大家对股票的选择往往也是一种感觉,或者是基于人云亦云(无非是别人说这个股票好,或者别人说这个产业好)的所谓信息。基于这种不确定的感觉所作出的所谓「决定」,其最终的投资结果也可想而知。放眼国内市场更是如此,大家关心的往往是各种所谓内幕的八卦信息,而不是如何认认真真地去研究某一个特定的领域或者行业。甚至很多人对于要投资的公司都是一知半解,更有甚者在完全不懂的情况下就赌上了全部身家。正是因此,为了做到真正的投资而不是赌博,我们有必要反复提醒自己:对于投资而言,所有的注意力都应该放在如何避险,而不是如何冒险上

再者就是方法论,在我们看到任何机会的时候,首先需要判断这个机会的可行性。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资金情况,时效性等做一个基本的分析。觉得基本可行的基础上,去模拟一下投资。比如说自己做一个虚拟的账本,假装自己投资了 GAFATA,用 1 块钱作为本金,每个月跟踪一次并更新报表,坚持几个月以后看看收益的比例。切记,我们关注的是投资的相对值而非绝对值。同时在模拟投资的过程中,不断关注相关企业的各方面的资讯,看看公司战略发展等变化对公司发展的影响,可能的话也看看公司往年的财报,更全面的了解公司的发展概况。最后,在做过足够多的功课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真正的投资了。

虽然说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需要很多很多的积累,必须从日常不断地培养自己逻辑推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许一开始总是会让人感觉到挫败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套自己的思考系统。有了这样的系统的支撑,我们也会慢慢地抓住更多原本无法把握的机会,正如原书作者所说:「你的投资依据必须靠且仅靠自己的深入思考而得到」,别无他法。

其他

人生迄今为止没有做过什么正儿八经的投资,回首望去连创业这么多年本身也是一场赌博。很多事情并没有想清楚,前期也没有做好足够地调查工作,都是草草地一拍脑袋就开工了,因此对于书里面剩下的一些内容还处于「知易行难」的阶段,于是乎偷个懒把它们都整合到了一起。如果以后对这些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或者是有了新的心得,就再单独写文章吧。

风险

要知道,投资永远是伴随着风险的,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没有风险的投资。尤其是投资的过程中,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而一旦有未知存在就有风险存在。而衡量风险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赌注的大小,也就是说你的资本量越大你抵抗风险的能力就越高,尤其是在面临同样概率的风险的时候。就好比赌博永远是庄家赢一样的道理,因为庄家的资本量要远远大于玩家。原书中另外一个观点是冒险没问题,但尽量不要被抽水。所谓抽水我们可以理解为手续费,比如买入、卖出都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服务费等。为何不要被抽水?因为很多时候你赚的钱还不够被抽水的,反复多次的抽水以后不要说收益,可能连本金都不保了,除非你的收益真的非常的可观。

其实说这么多所谓的道理,无非就是告诫大家要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去合理投资。不经过独立思考和不做功课的所谓「投资」,在我看来跟赌博没有区别。就算是赌博,大家也要牢记一点:永远不要押上全部!

预测

如何预测股票或者其他投资的发展趋势?答案非常简单,就 3 句话:

  • 短期价格预测是不可能的
  • 长期价格预测是很可能的
  • 预测时间期限越长,预测难度越低

因为短期价格总是会受各种各样信息的影响,比如最近中美贸易战显然会影响很大一部分跟美国有贸易往来的公司的股价。再比如之前反日情节高涨的时候,很多无脑愤青对于日货的抵制。再到近几年韩国萨德系统的部署,导致到的国民对于韩国产品的抵制。但凡购买了受这些事件影响的公司的股票,投资者短期内很有可能会亏损,但长期来看这些企业还是在持续的发展和升值中。毕竟市场需求在那里摆着,人们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过一段时间还是该干嘛干嘛。因此从长远来看,这些公司的市值还是会持续走高,只不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可能会被过度的低估。

同样的,视所有的短期投资为赌博都不为过,或者说得好听点叫投机。但毕竟只有少部分人才能有机会在这种短期的投机中盈利,显然大部分人在短期投机里面都是被割韭菜的那一批人。因此我们投资,更应该注重长线投资而非短期投机,一来可以降低自身的焦虑感,二来可以让我们用未来的方式来思考现在。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之前要强调资金必须要能够判个无期徒刑,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地做到长线投资。

周期

还是拿股票来举例吧,现实经济中没有直线只有波动,有哪一个优质的股票不是反复震荡着上升的?这一过程其实就是明确的周期涨跌,唯一不确定的只是周期而已,毕竟有的周期可能比我们的生命本身还要漫长,也许一辈子我们都没有机会见到这个周期的始末。

然而以史为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关注历史周期的变化,可以给我们对其未来的周期发展提供一个不错的参考。关注周期,以及多个周期背后显现出来的真正趋势,会给你一个全新且可靠的世界和视界。

选择最重要

当我们了解了诸多投资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以后,最后一关就是「选择」了。抛开「投资」不谈,其实人生所有的事情都是选择,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选择的过程而已。

关于选择,我们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追随你自己的内心」。虽然这也是一种选择,但这仅仅是一种结果随机的听天由命,而不是权衡利弊以后得出的最佳选择。而要做出相对胜算更大的选择,我们必须要在选择的过程中添加必要条件,就是我们通过 MAKE 以及资本所作出的可能的最优判断。同时,我们应该只考虑且不遗漏那些最为必要的条件,而不要把一些无关紧要的条件统统加进来,否则的话我们会觉得自己根本没有了选择的可能性。

还是举例说明,比方说我去滑雪,去哪里滑雪好呢?我们肯定想要人少,交通便利,价格便宜,雪的质量好,教练专业,配套设施好的地方。按照这种标准来筛选的话,似乎列出 100 个雪场,都无法满足我们的条件。这明显就是添加了过多的非必要条件,那么问问我自己滑雪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安全第一的前提条件下,雪场好,教练专业就够了,这就是最必要的条件,其他的都不重要。毕竟滑雪最重要的是滑雪本身,其他的都是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最后来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创业方向——在我创业的过程中被问的最多的问题。归纳总结以后,无外乎 3 个词:「高频」、「刚需」、「大市场」。还是那句话:道理大家都懂,但怎么找到市场大又是刚需,频次还高的投资场景,真的是见仁见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反正我现在的智力水平是抓不住这样的机会的。

后记

这篇文章比预计完成的时间晚了很多(距离上一篇刚好一个月过去了),但最后也算是勉强完成了,顺便反思下:

  1. 时间规划还是做得不好,没有预留足够的大块的时间用于思考
  2. 好逸恶劳拖延症爆发,天天刷美剧无心写作,别说写作了,连阅读都变少了
  3. 对于「投资」的理解,确实不如自己对于「持续学习」的理解
  4. 最近公司事务增加,且长期处于加班状态,身心疲惫

今天偶尔看到一句话(其实见过好多次):「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不管这篇文章写得有多渣,起码也算是完成了,毕竟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吧,也只能这么安慰(欺骗)自己了。

(蜜汁微笑)